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

小一選校(十三)— 名校(下)

有人提出大池塘及小池塘的觀念,如果在大池塘裏,只能做個平平無奇的魚,倒不如去小池塘做一條出色的魚。在自信心增加之下,其他事情都會辦得好。個人認為這個對於某些人來說,的確是事實。但這個有自信的人,卻一定要繼續自我增值,否則他一直只停留在小池塘內,享受著僅僅比人好一點的成功感,直到他日面對與其他學校的競爭時,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一隻井底之蛙,那時的打擊可能更大。反觀在大池塘內的魚,可能平平凡凡地混幾年,但到了與外人競爭時,就會找到自信心了。

但經歷多了之後,更深的體會,是因材施教,是家長要因材施教。小魔怪哥哥跟小魔怪妹妹就是兩個很不同的人,最初自然用了衡量小魔怪哥哥的標準來量度小魔怪妹妹,覺得小魔怪妹妹很不濟,完全沒有像當年小魔怪哥哥般,給我們感受到不斷的驚喜。經常想像著小魔怪妹妹他日會讀書馬虎,不成大器。終於在一個朋友的提醒下,發現妹妹的強項,的確與哥哥的差別很大。她很能幹,做事有條理,但似乎沒有哥哥的思維。明顯地她要讀一間與哥哥不同類型的學校,(當然哥哥的學校亦沒有可能取錄她啦!)可惜暫時還未知道那間會適合她。
換言之,不同性格、能力的小朋友,去到名校,亦會有不同的結果。在名校中有人會遇強越強;但有人會自信盡失,然後永不翻身;亦有人會自信盡失,但仍有翻身之日。相反地在不知名的學校中,有人會信心大增之後繼續增值;也有人會因成績總算優越於人而得過且過。

父母最清楚子女的能力及性格,找到合適的學校,也要繼續在心理上教導小朋友。除了不因為入了名校而驕傲,又或因為入不到名校而沮喪之外,更加要恰當地教他走下一步,因為學校的程度與外面程度相比如何,其實父母那很清楚。如果讓自己及小朋友一直有足夠的心理準備,去接受小朋友的真正能力,明白小朋友的強弱項,一定會比只停留在比較的層面上好得多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