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立學校,曾幾何時是大家認為成績差、品行差的學生才入讀的學校。可是自從小一入學制度的改變、直資學校的出現,然後是家庭負擔能力的提升,直資學校及私立學校已經不再是無路可走者的棲身處,還可能是名校的代名詞。
直資及私立學校的出現,某程度上的確會造成精英學校或貴族學校。
事實上人始終是有分別的,再加上現行以年齡來計算入學的制度下,一個年初出生的小朋友,真的會跟同年年尾出生的小朋友完全沒有分別嗎?任何一個家長,從自己小朋友的成長中,都很清楚在一年內所有的進步是如何大。將一個年初出生的與一個年尾出生的兒童放在一起學習,自然會有差異。
又換一個方向來思考,社會的確需要精英,有這類學校來培訓精英,也是有必要的。
當然未能考入這類學校的,並非一定是成績不好,也可能是與學校的收生取向有關。而且家長亦會因為不同原因而未去申請這類學校的,當中亦有不少優良的學生。
事實上不同兒童的能力及性格亦有不同,學校將相近的兒童分別出來,然後因材施教,不是更有效率嗎?將不同能力的小朋友放在一起,然後因材施教,自己覺得只是在烏托邦才可以實行的。相信這個烏托邦是資源無限的,學與不學也沒有分別,而且最好還有個先決條件,就是在一生的年月,不用與任何人有任何程度的競爭。
當我們要用所學到的去賺取金錢,而且存在競爭的時候,則自然在求學階段也要重視成績了,而理想地,學校方面亦要令學生得到最大的增值。
除了製造精英外,私立及直資的可取處,是各方面的彈性都很大。一直香港都奉行填鴨式教育,學生決乏創意,甚至製造了很多高分低能。由於直資及私校的彈性較大,從而可以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來進行,令學生更能發揮所長。
可惜在這些新模式的學校當中,也有些處於初辦階段,還未能找到一套真正可行的模式,學生變成了實驗品。有多間都開校幾年便轉換了幾次校長,也有很多老師不適應新模式而轉校,而行政混亂的也屢見不鮮。更不幸的是出現了一所因為財政混亂,後來更被接管的學校。
所以要選擇私立或直資的,也要用上更多的功夫去詳細研究該校。也由於要參加面試,以及讓人看到一個「可觀」的個人檔案,家長的「努力」也斷不會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