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

小一選校(十二)— 名校(上)

名校,即是知名度高的學校,當然我們一般會認為是口碑好的,然而口碑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呢?

曾跟人談起某校,對方總是一個字:好。然而是怎樣好,她最多只會加上一句:人人都說好!又另一些人在判斷一間學校好壞的時候,總是著眼在程度的深淺上,即是程度高,比其他學校教得深的學校,就為之好學校。似乎這類學校就是名校了!

我首次接觸到名校,是在幼稚園畢業,要升小一時。還記得當年每個小朋友是要自己去心儀學校交表的,不知道究竟有沒有派位機制。總之媽媽向她心儀的學校交表,很簡單地就有了個學位。然而身邊有很多家長不斷催促我的媽媽去報另一間小學,認為這間比較「好」,是英文小學,被取錄了就算「篩出來都抵!」,於是我就認識了第一間名校了。媽媽最後經不起催促,去該名校欲取報名表,但學校聲稱已經派畢,媽媽就高高興興地回來對我說:「不用去那間學校啦!」

過了4年,班上來了一個名校生(也就是之前文章的「舊愛」),也不知道甚麼原因轉到我校,但知道他的英文比我們好。可惜在一年過去之後,他已經由最初的頭幾名,跌到十多名了。最後他亦沒有升到一間名校,然後就做著一個小白領至今。

直到升中時,媽媽把選擇中學的權交到我手上,姐姐就作為我的顧問,並沒有阻撓我任何的選擇。以當年的智慧與經歷,終於訂了兩個原則,一是不選穿長衫,二是不選有宗教,於是選校變得輕而易舉了。其實當年是完全沒有考慮到能力的,後來才知道原來這間也是很多人的首選,幸好最後還是被取錄了,於是就不用穿長衫,也不用理會宗教。
在這間「名校」混了5年,沒有驚也沒有喜,每年也順利升級,但見到身邊不乏樣樣皆精的文武全材,的確沒有太大的自信心。直到會考,終於明白到原來爛船真的會有三斤釘,原來考得一團糟的會考,已經比很多人優勝。在出來工作之後,更加體會到多年的英語根基,原來已經凌駕了很多人。

曾經認為過,英文名校就是他日可以令一個人成功的踏腳石,的確在名校的環境下,自願或被迫,都會學得比其他人多。亦其實想到,如果一個學生有這個能力,那麼學多一點不是更好麼?事實上在名校的效應、教得深的情況下,名校的確聚集了一班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