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6日是小一統一派位公佈結果的日子,每年也不例如,有人快樂有人愁!今年因為出生率較低,所以家長的選擇也特別進取。可是今年也是第一年實行小班教學,連叩門位也設上限,熱門學校的學位也自然緊張起來,於是抽到心儀學校的機會也自然少了。
經過了這一年來,對於教局現行的派位機制,有很深的體會,亦有更多的感受。
以家長來說,小學分了直資、私立和官津三種不同的入學申請方法。直資及私校,可以讓學生自行申請,家長有權不分地區或關係而替子女報讀。然而當直資學校取錄又註冊了,就會即時失去參加官津校入讀申請的資格,但私校則各自有自己的處理方法。
而官津校則分三輪的入學申請。
第一輪的派位,以與學校的關係來計分,有關係的,就有更高的入學機會。
而第二輪乃俗稱「大抽獎」的統一派位,除了家長選校次序外,最大部分都取決於運氣。在第一輪沒有被分配到任何學校,又或者分配了也不去註冊的,都可以參加。然而在第二部分的選校當中,只能選擇同區的學校。
第三輪就是「叩門」了,任何人也可以向心儀的學校叩門,當然學校想不想處理這班叩門者,則作別論。
一年以來,自己的心態已轉變到頗認同現行的機制。首先是分了直資及私校出來,直資及私校有自己的教學理念、方法、語言等,非常有彈性,可以讓有共同理念的家長選擇。就算要交學費,只要家長覺得物有所值,就自然願意放棄學費全免的官津學校。而且學校有收生自主權,收到的學生都屬同類或同能力,對於教學,會有一定的方便。
至於註冊了直資及部分私校就不可以參加官津的小一入學,也並非全盤否定他們的入學申請,於第三輪「叩門」時,還是可以申請的。
至於官津校的入學機制方面,第一輪要講關係,的確會是很多與名校有關的家長所擁有的心願。自己讀過的學校,如果滿意的話,自然也希望子女能夠入讀。同宗教也當然更理想了。然而在完全沒有與任何學校有關,又甚至自己的母校已經關閉了的,當然反對這個制度了。
到了第二輪,幾乎全靠運氣,抽到心儀學校的,當然認為制度公平,而抽不到的,也自然會抱怨。
其實任何機制的利弊,大家都可以想出一大籮,總會有人歡喜有人愁,怎樣改也不能同時滿足所有人,這個情況不會只是出現在升小一的機制中。
以前也曾想過,如果所有學校都要自己去考,完全憑實力,不是更好嗎?又曾經試想過,如果所有學校都以單一的「大抽獎」來分配學位,不是就非常公平了嗎?相信只要客觀地去慢慢分析,所有人都會明白沒有完美的辦法,只可尋求可以滿足較多人的一種。
自己就越來越相信,小朋友真的分了很多類,在現行的機制中,似乎可以為較多的小朋友配對到合適的學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