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火炬傳送在日本及南韓順利進行,還差四天便到香港了。
昨天是奧運倒數第一百天,很多地方都舉辦了甚麼甚麼迎奧運的活動。本來完全沒有興趣參加的,不過昨天還多得這些活動,才為我解決了一個難題。
昨午要帶小魔怪哥哥去跟教會其他人一起去茶樓飲茶。以往他都想留在教會跟小朋友玩,多數不會跟我去。但我們發現,只要他遲吃午餐,吃後便經常會嘔吐,所以我們限定他要定時進食。那麼如果要等我吃飽才買給他會太遲,再加上昨天教會只留下一個小朋友,又沒有大人可以看管,於是惟有軟硬兼施地帶他走了。
一路上小魔怪妹妹又倦,不願自己走,而哥哥又哭鬧著。幸好我們經過灣仔的修頓球場,正進行迎奧運的活動,我便應承小魔怪哥哥在吃飽午餐之後就去參觀,他才肯不再鬧,真要多謝五位福蛙呢!
今天見到新聞,知道有所謂民間團體(或許應該說是親中團體,又或者是政府撐腰團體)發起,在5月2日火炬傳送當天,大家穿上紅色的衣服以示支持奧運。這個提議頗有創意,其實不少香港人見到支持藏獨者的暴力行為都很不滿,甚至聽說有人發起保護火炬行動,召集有心人一起於當日築起人牆,幫手保護火炬。然而聽說本地團體,例如支聯會會有抗議活動,保護火炬若有差池,有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衝突,而人數眾多亦會令警方難於應付。「紅衣日」的提議,的確可令支持奧運、支持火炬傳送的人有一個和平的表達渠道。如果當天大家一呼百應,很多人都穿起紅色或戴上紅色飾物,在電視鏡頭前的確可以做到一定的效果,向全世界宣示中國人的團結。在某程度來說,也可以算是一種行為藝術,亦可跟網上的快閃黨行動類似,不知是那個高人的提議呢?
我選擇了在5月2日會穿紅色的衣物來支持,哈哈,如果人人穿紅衣,這個可算是「赤化」嗎?
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
奧運雜談(二)
奧運火炬的傳送,自從離開了歐洲之後,示威抗議的情況已逐漸減少。雖然在澳洲的傳送還有零星的示威,但比起英法時所發生的,只是小兒科。未知是因為火炬傳到藏獨人士的勢力範圍之外,所以無從抗議,還是他們在蓄勢待發呢?
非洲國家,一直都與中國有良好邦交,不少基建得以發展,都有賴中國人的幫忙。當然世上是沒有免費午餐的,所以肯出錢出力,除了志願團體外,有誰是沒有目的的呢!這個當然要多得西方國家對中國一直的不友善,令中國要轉向非洲等落後國家建立友誼。另外中國與台灣為爭取國際的認同,也為非洲國家投下不少金錢。不論背後的目的,相比西方國家的經濟侵略,中國人始終是非洲人的好朋友。聽說在非洲的基督教宣教工作,都因為非洲人對白人的仇視,及對中國人的好感,而轉為由中國人負責。
自己曾經在舊時的啟德機場工作,有不少的經歷。當然這裏提到的,只是一個大概的印象,相信在任何地方、任何國家都有不同性格的人。自己並不大喜歡讀歷史,所以連清末民初,西方國家怎樣欺凌中國的歷史,都沒有太大感受,也沒有因此而仇恨西方人。在接觸到這些國家的人時,尚算能比較中肯既去評價吧?
當時最不喜歡的西方人,是美國人!美國人一般都衣著隨便,很高級的行政人員都經常穿牛仔褲,但他們的嘴臉卻沒有那麼隨和。簡單來說就是自大、不可一世、高高在上,說話態度也很傲慢。
另一個自以為不可一世的國家,可能很多人都有同感,就是經常被說成香港敵人的新加坡。他們的國民在香港,總是不停地批評這、批評那,然後誇口自己國家樣樣都是優點。自己亦因為這個原因,一直都拒絕使用該國的銀行,抗拒乘坐該國的航空公司,更不會去該國遊玩。之前都看過電影「小孩不笨」,如果該片沒有誇張,那麼似乎新加坡人是從小便被訓練成一個不停與別人惡性競爭的人。雖然不少香港的家長都拼命為子女爭入名校,但似乎與他們的訓練始終有出入。最近聽說李連杰的兒子也被送去新加坡的學校讀書,真的很想看看是否這樣就真會成才呢?
歐洲國家的人一般都比較友善,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,可說是德國的男士。經常見到一些穿粉色西裝,例如橙色、甚至粉紅色的,很搶眼的。他們多數都是來自德國或旁邊的奧地利。自己亦喜歡德國,感覺是這裏的一草一木都來得很自然、很舒服,沒有瑞士那種刻意經營的感覺。德國出了很多著名的音樂家,不過也同時出了獨裁者。
話說回來,火炬在亞洲的傳送,大致上都很順利,這個當然亦與大家的關係良好有關吧!可是今早火炬到達的國家--日本,情況就未必可以太樂觀了。早前長野起步點的寺廟要退出參加傳送火炬,不知之後還有否其他事端。日本與中國,關係錯綜複雜,大家亦有很多不同程度的誤解及仇恨,最近也有日本人支持藏獨的新聞。在我們來說,傳送火炬時拍一兩幅照片並沒有甚麼大不了,但在他們眼中,這次火炬的傳送,政治太敏感,拍照也不應該,我公司的二老闆便因此而被大老闆禁止拍照留念了!日本人經常口中宣稱要國際化,由我去讀書那時到現在,都不時將國際化掛在嘴邊,但他們對外國的事物卻不大關心。據說到現在,很多日本人仍然未能正確在地圖上指出其他國家的大概位置,當然也包括香港這個小地方啦。日本國內每日發生的事情真的不多,很少輕微的犯罪,所以報章的新聞也不多。然而他們很少像香港那樣,有大量外國的新聞報導,公司的老闆們都經常感慨日本報紙不夠國際化。日本新一輩的年青人,其實很多都想去西藏一看,我的年輕上司就多會用自己的假期去一次,他們回來後的意見都很正面,似乎不是因為我是中國人,話題比較敏感才只作正面評價吧。
非洲國家,一直都與中國有良好邦交,不少基建得以發展,都有賴中國人的幫忙。當然世上是沒有免費午餐的,所以肯出錢出力,除了志願團體外,有誰是沒有目的的呢!這個當然要多得西方國家對中國一直的不友善,令中國要轉向非洲等落後國家建立友誼。另外中國與台灣為爭取國際的認同,也為非洲國家投下不少金錢。不論背後的目的,相比西方國家的經濟侵略,中國人始終是非洲人的好朋友。聽說在非洲的基督教宣教工作,都因為非洲人對白人的仇視,及對中國人的好感,而轉為由中國人負責。
自己曾經在舊時的啟德機場工作,有不少的經歷。當然這裏提到的,只是一個大概的印象,相信在任何地方、任何國家都有不同性格的人。自己並不大喜歡讀歷史,所以連清末民初,西方國家怎樣欺凌中國的歷史,都沒有太大感受,也沒有因此而仇恨西方人。在接觸到這些國家的人時,尚算能比較中肯既去評價吧?
當時最不喜歡的西方人,是美國人!美國人一般都衣著隨便,很高級的行政人員都經常穿牛仔褲,但他們的嘴臉卻沒有那麼隨和。簡單來說就是自大、不可一世、高高在上,說話態度也很傲慢。
另一個自以為不可一世的國家,可能很多人都有同感,就是經常被說成香港敵人的新加坡。他們的國民在香港,總是不停地批評這、批評那,然後誇口自己國家樣樣都是優點。自己亦因為這個原因,一直都拒絕使用該國的銀行,抗拒乘坐該國的航空公司,更不會去該國遊玩。之前都看過電影「小孩不笨」,如果該片沒有誇張,那麼似乎新加坡人是從小便被訓練成一個不停與別人惡性競爭的人。雖然不少香港的家長都拼命為子女爭入名校,但似乎與他們的訓練始終有出入。最近聽說李連杰的兒子也被送去新加坡的學校讀書,真的很想看看是否這樣就真會成才呢?
歐洲國家的人一般都比較友善,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,可說是德國的男士。經常見到一些穿粉色西裝,例如橙色、甚至粉紅色的,很搶眼的。他們多數都是來自德國或旁邊的奧地利。自己亦喜歡德國,感覺是這裏的一草一木都來得很自然、很舒服,沒有瑞士那種刻意經營的感覺。德國出了很多著名的音樂家,不過也同時出了獨裁者。
話說回來,火炬在亞洲的傳送,大致上都很順利,這個當然亦與大家的關係良好有關吧!可是今早火炬到達的國家--日本,情況就未必可以太樂觀了。早前長野起步點的寺廟要退出參加傳送火炬,不知之後還有否其他事端。日本與中國,關係錯綜複雜,大家亦有很多不同程度的誤解及仇恨,最近也有日本人支持藏獨的新聞。在我們來說,傳送火炬時拍一兩幅照片並沒有甚麼大不了,但在他們眼中,這次火炬的傳送,政治太敏感,拍照也不應該,我公司的二老闆便因此而被大老闆禁止拍照留念了!日本人經常口中宣稱要國際化,由我去讀書那時到現在,都不時將國際化掛在嘴邊,但他們對外國的事物卻不大關心。據說到現在,很多日本人仍然未能正確在地圖上指出其他國家的大概位置,當然也包括香港這個小地方啦。日本國內每日發生的事情真的不多,很少輕微的犯罪,所以報章的新聞也不多。然而他們很少像香港那樣,有大量外國的新聞報導,公司的老闆們都經常感慨日本報紙不夠國際化。日本新一輩的年青人,其實很多都想去西藏一看,我的年輕上司就多會用自己的假期去一次,他們回來後的意見都很正面,似乎不是因為我是中國人,話題比較敏感才只作正面評價吧。
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
奧運雜談(一)
其實一向都不是特別喜歡留意奧運,也不會追甚麼項目來看,亦未曾因為今年是由北京來主辦,再加上香港協辦而怎樣特別興奮。不過在北京之旅前,因為小魔怪哥哥喜歡福蛙,我已經感受到當時街道旁曾掛滿「福蛙」,對奧運催谷的感覺。再加上朋友的居所對面就是奧運馬廐,一直看著那些建築物的興建。然後又去北京走了一轉,而傳火炬的新聞亦每天都充斥著,於是深感奧運的來臨了。
上星期五,是奧運火炬在香港傳送的實時實地演習。一早報章便有大幅報導封路措施,然後就連帶載有職業司機的抱怨聲。由政府的措施中,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擾民,封路的時間頗長,改路措施繁多。但經過了當天的演習後,我想政府只是為五月二日作較壞打算而訂的。
由於工作地點乃火炬途經的路線,亦因為空曠,可以看到兩次火炬的交接。演習當天,路段也只在火炬經過前二十分鐘左右才開始封閉。而火炬手經過之後,路段也會即時解封。最可憐的,可算是剛於路口被截停那些,想走也走不得,惟一好處便是可以非常近距離見到火炬手吧。
奧運越來越近,可惜在火炬的傳遞上,一直都鬧出很多不愉快的事件。始終奧運與政治及經濟都有很大關連,在舉辦的背後,有幾多秘密的往來,著實非一個普通人能知。而表面上,外國人提出的,是西藏獨立、對鄰國制裁等。然後到現在,引發出來卻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及仇恨。本來近代的中國人一直都是受外國人欺侮,實在不應成為被仇恨的對象。但中國移民的無孔不入,增加了被搶飯碗的嫌疑,然後是中國產品的全方位滲透,又是高薪的外國工人所恨惡的。再加上似乎還有不少人留著六四時、文革時,甚至是清末的印象,那麼怎會不生出誤解呢?
早前有報紙刊出一個調查,發表有多少百分比的香港人十年來都未曾踏足深圳,目的是要政府讓綜援家庭的年青人有接觸大陸的機會。自己都有多年未踏足深圳,回想之前兩次去深圳,也是公事及路經的。其實除了從新聞中可以知道國內的情況之外,坐車也每天都接觸大量內地人。感覺就是不少都文明得多了,有人會主動讓位,垃圾也會自己處理,咳嗽也懂得用紙巾掩口等。以前經常見到滿地垃圾的情況,最近已經差不多沒有再見到了。當然亦相信不是整個中國都有這些改變,但整體來說,似乎都是向著好的發展中,或許應該鼓勵更多外國人到中國一遊,讓麼他們體會那轉變吧。而早幾天在反CNN示威中,中國人做到了和平冷靜的一面,對比起暴力的搶火炬,相信亦讓外國人有多點正面的感受吧!
上星期五,是奧運火炬在香港傳送的實時實地演習。一早報章便有大幅報導封路措施,然後就連帶載有職業司機的抱怨聲。由政府的措施中,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擾民,封路的時間頗長,改路措施繁多。但經過了當天的演習後,我想政府只是為五月二日作較壞打算而訂的。
由於工作地點乃火炬途經的路線,亦因為空曠,可以看到兩次火炬的交接。演習當天,路段也只在火炬經過前二十分鐘左右才開始封閉。而火炬手經過之後,路段也會即時解封。最可憐的,可算是剛於路口被截停那些,想走也走不得,惟一好處便是可以非常近距離見到火炬手吧。
奧運越來越近,可惜在火炬的傳遞上,一直都鬧出很多不愉快的事件。始終奧運與政治及經濟都有很大關連,在舉辦的背後,有幾多秘密的往來,著實非一個普通人能知。而表面上,外國人提出的,是西藏獨立、對鄰國制裁等。然後到現在,引發出來卻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及仇恨。本來近代的中國人一直都是受外國人欺侮,實在不應成為被仇恨的對象。但中國移民的無孔不入,增加了被搶飯碗的嫌疑,然後是中國產品的全方位滲透,又是高薪的外國工人所恨惡的。再加上似乎還有不少人留著六四時、文革時,甚至是清末的印象,那麼怎會不生出誤解呢?
早前有報紙刊出一個調查,發表有多少百分比的香港人十年來都未曾踏足深圳,目的是要政府讓綜援家庭的年青人有接觸大陸的機會。自己都有多年未踏足深圳,回想之前兩次去深圳,也是公事及路經的。其實除了從新聞中可以知道國內的情況之外,坐車也每天都接觸大量內地人。感覺就是不少都文明得多了,有人會主動讓位,垃圾也會自己處理,咳嗽也懂得用紙巾掩口等。以前經常見到滿地垃圾的情況,最近已經差不多沒有再見到了。當然亦相信不是整個中國都有這些改變,但整體來說,似乎都是向著好的發展中,或許應該鼓勵更多外國人到中國一遊,讓麼他們體會那轉變吧。而早幾天在反CNN示威中,中國人做到了和平冷靜的一面,對比起暴力的搶火炬,相信亦讓外國人有多點正面的感受吧!
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
母語教學(三)
之前談到的,只是個人的感想,亦全是針對英語方面的。
自己其實亦都非常重視中文的學習,亦深信中文在將來會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語言,但在未來的最少十年裏,我仍然相信在國際場合中,始終要以英語為主。
早幾天,上司跟我閒談時提到,他每個星期都參加一個球隊的練習。那球隊集合了不同國家的人,包括有歐美、日韓、中國大陸、台灣及香港的。於是他們之間一起談話時,便自動地用上了英語。他自覺英語不好,但他更希奇為何有一個約十五歲的香港男孩的英語比他更糟糕。但他又見到不少家庭聘用菲藉傭人,小朋友也應該可以用英語交談。他問了我很多關於香港人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情況,因為他都知道香港小朋友在幼稚園開始,便學習英語了,但實在不解為何有些人學了那麼多年還是如此不濟。
自己猜想可能就是家長經歷及貧富懸殊的影響吧!自己的朋友當中,不少家長為子女安排學校時,都用自己的經歷來借鏡。在男女校畢業的,一般都相信男女校會比較好。在「齋校」畢業的,就很多都想子女入「齋校」。同樣地,工作上經常接觸英語的家長,亦會很重視子女英語的學習,盡量讓子女得到最多的英語學習機會。但認識中也有不少家長在工作上不用接觸英語,卻又有一定程度成就的,他們就不覺得英語的重要了。亦有些家長自己英語不好,亦希望子女有更高的英語能力,但卻不懂得安排,又或者沒有錢來供子女接受英語的教育。於是同樣是香港的學生,但英語程度卻很懸殊。
不過,自己始終是中國人,所以一直都盡量讓小魔怪們對中文提起興趣,以他們先講好中文為大前提,然後再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。幸好小魔怪哥哥在兩歲前已懂得一定程度的中文辭彙,以至在兩歲班時,雖然有不少時間是以英語學習,但不會做成混淆。小魔怪妹妹就似乎學說話比較慢一點,但她能清楚地分開中文及英文。當我跟哥哥說英語時,她便笑個不已。相信到九月入學時,可以應付得來吧。
其實中文比英文難,不少小朋友如果從一出生之後便教以中英雙語,多數都會比較喜歡英語而捨中文,他們喜歡閱讀英文書本多於中文,當然他的英文程度也會比中文好了。有朋友認為在香港,始終以中文為主,就算多讀英文書本,中文也不會差到那裏去,這個我就不得而知了,可能真的要用時間才能證明。然而自己則比較喜愛中國文化,於是就揀了要他們先學好中文的大方向。
自己其實亦都非常重視中文的學習,亦深信中文在將來會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語言,但在未來的最少十年裏,我仍然相信在國際場合中,始終要以英語為主。
早幾天,上司跟我閒談時提到,他每個星期都參加一個球隊的練習。那球隊集合了不同國家的人,包括有歐美、日韓、中國大陸、台灣及香港的。於是他們之間一起談話時,便自動地用上了英語。他自覺英語不好,但他更希奇為何有一個約十五歲的香港男孩的英語比他更糟糕。但他又見到不少家庭聘用菲藉傭人,小朋友也應該可以用英語交談。他問了我很多關於香港人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情況,因為他都知道香港小朋友在幼稚園開始,便學習英語了,但實在不解為何有些人學了那麼多年還是如此不濟。
自己猜想可能就是家長經歷及貧富懸殊的影響吧!自己的朋友當中,不少家長為子女安排學校時,都用自己的經歷來借鏡。在男女校畢業的,一般都相信男女校會比較好。在「齋校」畢業的,就很多都想子女入「齋校」。同樣地,工作上經常接觸英語的家長,亦會很重視子女英語的學習,盡量讓子女得到最多的英語學習機會。但認識中也有不少家長在工作上不用接觸英語,卻又有一定程度成就的,他們就不覺得英語的重要了。亦有些家長自己英語不好,亦希望子女有更高的英語能力,但卻不懂得安排,又或者沒有錢來供子女接受英語的教育。於是同樣是香港的學生,但英語程度卻很懸殊。
不過,自己始終是中國人,所以一直都盡量讓小魔怪們對中文提起興趣,以他們先講好中文為大前提,然後再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。幸好小魔怪哥哥在兩歲前已懂得一定程度的中文辭彙,以至在兩歲班時,雖然有不少時間是以英語學習,但不會做成混淆。小魔怪妹妹就似乎學說話比較慢一點,但她能清楚地分開中文及英文。當我跟哥哥說英語時,她便笑個不已。相信到九月入學時,可以應付得來吧。
其實中文比英文難,不少小朋友如果從一出生之後便教以中英雙語,多數都會比較喜歡英語而捨中文,他們喜歡閱讀英文書本多於中文,當然他的英文程度也會比中文好了。有朋友認為在香港,始終以中文為主,就算多讀英文書本,中文也不會差到那裏去,這個我就不得而知了,可能真的要用時間才能證明。然而自己則比較喜愛中國文化,於是就揀了要他們先學好中文的大方向。
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
母語教學(二)
小魔怪們開始長大,自然就去到一個要找幼稚園的階段。當時我們很簡單地,就揀了一間在家附近,可以愉快學習,又以兩文三語再加多元智能為主的幼稚園了。雖然她的名氣不及九龍塘區的名校,但其中一個重點考慮到的是,有合資格外籍老師教授英語,而普通話亦是以此為母語的老師負責。
曾經對自己在英語方面的學習經歷作出檢討,並參考一些書籍及他人的經驗,以便為小魔怪們舖路時,得出以下的結果。
1. 英語教學的確對我幫助不少。始終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,就算自回歸之後,接觸到的英語少了,但外國人仍不少,每天都有很多機會要使用英語。如果沒有較強的英語能力,在職場上肯定會吃虧。
2. 如果他日學有所成,自然希望小魔怪們可以到外國的一流大學進修。如果沒有強的英語能力,恐怕會妨礙他們接受全以英語上課,而且更會接觸大量專業名詞的專上教育。
3. 語言需要一個長時間的浸淫才會有好的成果,如果可以盡早開始有較深入的學習,才會有更顯著的成績。
4. 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在六歲以前,如果母語已有一定程度,那麼便要盡快接受另一種語言的訓練,令他們可以在無痛之下熟習英語,並可在不同學科都接觸到英語的辭彙。不要像自己當年那樣,要在中學時才苦讀英語辭彙及文法。
5. 為免重蹈覆轍,由小便要他們開始接觸外國人,自小習慣說英語,會少了一種恐懼感,自然也可以以英語暢所欲言了。
6. 自己當年的學習中,並沒有接觸到拼音。雖然小五時曾經學習國際拼音,但發現最有效的,還是phonics。學曉之後,見到一個生字,就算不懂意思,也懂得讀出來。雖然不是可以套用在所有的英文字上,但可以讀到85%已經可以省卻當年要在書上注廣東話音來幫助記憶的麻煩。而且到了默書時,聽到讀音也就可以拼出字的大略。只要讀過,默錯的機會也大減。可以減少自己當年默書苦讀還可能不及格的問題。
7. 盡可能選擇以英語教學的學校,令英語的接觸面增多,以便學習更多英文科以外可以學到的名詞。如果單靠英文科的學習,其實連日常生活的英語也不足以應付。
8. 語言始終要多聽多講多寫。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,但要真正實行才有用。最簡單及方便的方法是,自言自語地說英語。無論怎樣無聊的內容亦可,總之盡量多說作為訓練。
政府的官員建議要在學校提供更多的學習英語環境,令學生有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。然而一個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確有限,如果不是用英語教學,又何來那麼多時間去製造英語環境呢?
記得以前自小學開始,便在小息之類的時間要求我們只准用英語交談,結果就是大家都一言不發地自顧自看書,又或相對而笑吧了。始終沒有一個習慣去用英語來說話就怎樣也練不成。
曾經對自己在英語方面的學習經歷作出檢討,並參考一些書籍及他人的經驗,以便為小魔怪們舖路時,得出以下的結果。
1. 英語教學的確對我幫助不少。始終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,就算自回歸之後,接觸到的英語少了,但外國人仍不少,每天都有很多機會要使用英語。如果沒有較強的英語能力,在職場上肯定會吃虧。
2. 如果他日學有所成,自然希望小魔怪們可以到外國的一流大學進修。如果沒有強的英語能力,恐怕會妨礙他們接受全以英語上課,而且更會接觸大量專業名詞的專上教育。
3. 語言需要一個長時間的浸淫才會有好的成果,如果可以盡早開始有較深入的學習,才會有更顯著的成績。
4. 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在六歲以前,如果母語已有一定程度,那麼便要盡快接受另一種語言的訓練,令他們可以在無痛之下熟習英語,並可在不同學科都接觸到英語的辭彙。不要像自己當年那樣,要在中學時才苦讀英語辭彙及文法。
5. 為免重蹈覆轍,由小便要他們開始接觸外國人,自小習慣說英語,會少了一種恐懼感,自然也可以以英語暢所欲言了。
6. 自己當年的學習中,並沒有接觸到拼音。雖然小五時曾經學習國際拼音,但發現最有效的,還是phonics。學曉之後,見到一個生字,就算不懂意思,也懂得讀出來。雖然不是可以套用在所有的英文字上,但可以讀到85%已經可以省卻當年要在書上注廣東話音來幫助記憶的麻煩。而且到了默書時,聽到讀音也就可以拼出字的大略。只要讀過,默錯的機會也大減。可以減少自己當年默書苦讀還可能不及格的問題。
7. 盡可能選擇以英語教學的學校,令英語的接觸面增多,以便學習更多英文科以外可以學到的名詞。如果單靠英文科的學習,其實連日常生活的英語也不足以應付。
8. 語言始終要多聽多講多寫。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,但要真正實行才有用。最簡單及方便的方法是,自言自語地說英語。無論怎樣無聊的內容亦可,總之盡量多說作為訓練。
政府的官員建議要在學校提供更多的學習英語環境,令學生有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。然而一個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確有限,如果不是用英語教學,又何來那麼多時間去製造英語環境呢?
記得以前自小學開始,便在小息之類的時間要求我們只准用英語交談,結果就是大家都一言不發地自顧自看書,又或相對而笑吧了。始終沒有一個習慣去用英語來說話就怎樣也練不成。
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
母語教學(一)
最近由於教署又開始檢討母語教學的成效,於是又引來不少的意見。雖然孫明揚提出將會有微調,但似乎大家已經頗一面倒地,期待學校可以完全自主教學語言。
回想當年讀英文中學時,除了中文及中國歷史之外,全都用英語上課。本來都覺得自己在小學學到的英語不多,聽力更可說是差。但到了中一時,由第一堂就開始要聽英語了。最猜不到的是,幾堂之後,竟然也可以聽懂了。直至中五,在聽的方面也不覺有甚麼問題,只是用英語上課,要較集中精神。
不過以英文授課,自己覺得較難應付的,可算是老師發問及考試測驗時了。要用英語來答問題,總覺得缺乏自信心,生怕文法錯、答案錯。也試過在堂上答題時,雖然明知答案,卻不敢答出來,寧願站著不作聲。可幸當時會考還未設口語的測試,否則可能一敗塗地了!
另一個問題是,考測中以英文作答,很多時雖然知道中文的答案,但英文字的串法卻忘了!就算溫習時,也覺得串熟那些英文字乃苦差。如果可用中文作答,便可省回很多溫習時間了。
至於同學方面,有些本來的英文程度很好的,他們用英語上課當然沒有問題啦。曾經見到過一個奇景,有幾個同學,在每次中文作文時,都見她們用英文先寫好大綱,然後再用中文作文。當時的確覺得很奇怪,不過其實是她們的英文比中文好吧,最後在會考時,她們的中文科仍然能夠拿到個A呢。
在中學階段時,的確每天都想著、渴望著可以改為母語教學。
到了後來的第一份工作,間中要接聽外國人打來的電話。最初的對答都是書中學過的電話應對,不過漸漸要答的層次便深入了。自己的感覺還是知幾多便答幾多,也沒有以前上課時的恐懼感。怎知就在應了兩回英語對答的電話之後,上司便讚我的英文流利,還告訴我那外籍人士都有同感。當時我還半信半疑的,但就暗中留意其他人的英語會話如何。終於給我發現,原來香港有很多人的英語水平的確不大好的。而在其後所任職的公司中,原來我的英語可說是頗佳呢。
這個當然我歸功於多年來的英語教學啦,始終爛船都有三分釘吧。也想到如果當年是以母語教學,我又怎能應付這些工作呢?既開始體會到英語教學的優點,亦開始偏向贊成以英語教學了。
回想當年讀英文中學時,除了中文及中國歷史之外,全都用英語上課。本來都覺得自己在小學學到的英語不多,聽力更可說是差。但到了中一時,由第一堂就開始要聽英語了。最猜不到的是,幾堂之後,竟然也可以聽懂了。直至中五,在聽的方面也不覺有甚麼問題,只是用英語上課,要較集中精神。
不過以英文授課,自己覺得較難應付的,可算是老師發問及考試測驗時了。要用英語來答問題,總覺得缺乏自信心,生怕文法錯、答案錯。也試過在堂上答題時,雖然明知答案,卻不敢答出來,寧願站著不作聲。可幸當時會考還未設口語的測試,否則可能一敗塗地了!
另一個問題是,考測中以英文作答,很多時雖然知道中文的答案,但英文字的串法卻忘了!就算溫習時,也覺得串熟那些英文字乃苦差。如果可用中文作答,便可省回很多溫習時間了。
至於同學方面,有些本來的英文程度很好的,他們用英語上課當然沒有問題啦。曾經見到過一個奇景,有幾個同學,在每次中文作文時,都見她們用英文先寫好大綱,然後再用中文作文。當時的確覺得很奇怪,不過其實是她們的英文比中文好吧,最後在會考時,她們的中文科仍然能夠拿到個A呢。
在中學階段時,的確每天都想著、渴望著可以改為母語教學。
到了後來的第一份工作,間中要接聽外國人打來的電話。最初的對答都是書中學過的電話應對,不過漸漸要答的層次便深入了。自己的感覺還是知幾多便答幾多,也沒有以前上課時的恐懼感。怎知就在應了兩回英語對答的電話之後,上司便讚我的英文流利,還告訴我那外籍人士都有同感。當時我還半信半疑的,但就暗中留意其他人的英語會話如何。終於給我發現,原來香港有很多人的英語水平的確不大好的。而在其後所任職的公司中,原來我的英語可說是頗佳呢。
這個當然我歸功於多年來的英語教學啦,始終爛船都有三分釘吧。也想到如果當年是以母語教學,我又怎能應付這些工作呢?既開始體會到英語教學的優點,亦開始偏向贊成以英語教學了。
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
保育・重建
之前談到在北京見到古代或近代遺跡的保育及感想,自不然想起香港的文物或文化的保育工作。首先聲明,我不是反對保育的工作,只是在這方面有些很個人的感想吧!
最近政府但凡有任何遷拆或重建的計劃或行動,往往遭到強烈反對及回響。似乎這種情況乃始於喜帖街(利東街)的重建項目。然後就是天星碼頭、景賢里等。
自己都可以說是利東街重建項目的受影響居民。自出生後,直到結婚前,我都住在這裏的一個唐樓單位,其中只搬離開過約兩年的時間。然而到遷拆時,父母仍住在該單位內。在正式收購前大約五、六年,已傳出會有收購的消息,更曾經有當時稱為土發局的人來進行登記,叫做凍結戶口。當時熟悉的人當中,全都很雀躍,大家都很希望早日可以得賠償,然後就可以搬進一間較新的單位。
雖然都等了很多年,土發局亦變為市建局,但終於都成事了。收購價的確沒有如重建局的人所說的,可以購買同區七年樓齡同樣面積的單位。這個其實亦與以前樓宇的高實用率有關。就以我住過的單位為例,屋契上只寫出實用面積。該單位只有260平方尺,但全盛時期可以間有三房,每間房都緊夠一張床加一條走廊,而廳中間雖小,但也足夠我小時候在廳中間騎三輪車轉一個圈。出來做事之後,地產市場漸見活躍,見到同座樓的其他單位在放售時,聲稱有三百多平方尺。怎知後來變本加厲,同樣單位已變成四百多平方尺。然而,我亦曾到同區的較新樓宇參觀過,要有這樣的實用面積的單位,的確建築面積要起碼有四百多尺以上,可見同座的業主所言,也非虛張聲勢。
最後,爸媽在同區挑了一個十多年樓齡,有四百多平方尺的單位。他們十分高興地搬進此單位,因為除了較新較光猛之外,亦設有升降機,對於老人家來說,真的方便很多。而且以前的單位太舊,問題百出。例如經常有整塊的混凝土從天花脫落,水管電線的維修也不容忽視,保安問題也令一眾老人家擔心。他們的鄰居也多在附近找到合適的單位,而彼此亦因為搬得不遠,仍然常有來往。
當然,我亦相信並非所有人喜歡單位被收購,區內不同人會有很多不同的情況,例如店舖方面,舊舖的租金較便宜等。但在街坊當中,雖然最初不少人都擔心不知搬到那裏好,但的確聽到的意見中,差不多全是滿意被收購的。至於一直都激烈反抗的人,其實在未有人提出收購前,都已是區內「知名人士」,實在不足掛齒。
至於區外人的意見,多是認為喜帖街乃一條有特色的街道。但我相信到訪這條街的,一般只有籌備婚禮的人吧!試問一個住在區外的人,由出生到現在,除去駕車經過的次數,他曾經幾多次到訪喜帖街呢?大家又知不知這條街經常滿佈狗的糞便呢?又知否入夜後在街上走會隨時擔心人身安全呢?又知否泊滿車輛的街上過路有多危險呢?當然這些都是管理上的問題,但想說的是,大家對這條街的理解有多少呢?亦或只是因為重建,才令人一窩蜂地去賦予她的價值呢?(恐怕這樣的言論,如果放在網上的討論區中,會給人狂「插」幾千刀了!)
可能大家看了以上的,會覺得我很反對保育。其實我覺得有歷史價值的事物很值得保留,但以集體回憶這類理由來反對重建的話,真的不敢苟同。集體回憶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。例如我在灣仔長大,我會懷念兒時去「波地」(修頓球場)的片段,但我無法回憶旺角球場,因為我都未曾到過那裏。而且現在的修頓球場,又跟多年前的修頓球場不一樣了。那麼所謂集體回憶,也只不過發生在與我有一同經歷的人身上罷了。
此外,可能不是個個同意,但自己總覺得,回憶就是應該要去回憶的,例如見到修頓球場這個名字,我會回憶兒時的模樣,勾起那時所玩過、有一層樓那麼高的滑梯;會想起間中會不知原因而熄了燈時的刺激;又會湧出玩伴的笑臉。如果修頓球場仍跟以前的同一模樣,可以供我回憶的東西便少了一大截了!總覺在回憶中去追溯過去,比強把硬件留在一個不合時宜的位置,來得更浪漫!
最近政府但凡有任何遷拆或重建的計劃或行動,往往遭到強烈反對及回響。似乎這種情況乃始於喜帖街(利東街)的重建項目。然後就是天星碼頭、景賢里等。
自己都可以說是利東街重建項目的受影響居民。自出生後,直到結婚前,我都住在這裏的一個唐樓單位,其中只搬離開過約兩年的時間。然而到遷拆時,父母仍住在該單位內。在正式收購前大約五、六年,已傳出會有收購的消息,更曾經有當時稱為土發局的人來進行登記,叫做凍結戶口。當時熟悉的人當中,全都很雀躍,大家都很希望早日可以得賠償,然後就可以搬進一間較新的單位。
雖然都等了很多年,土發局亦變為市建局,但終於都成事了。收購價的確沒有如重建局的人所說的,可以購買同區七年樓齡同樣面積的單位。這個其實亦與以前樓宇的高實用率有關。就以我住過的單位為例,屋契上只寫出實用面積。該單位只有260平方尺,但全盛時期可以間有三房,每間房都緊夠一張床加一條走廊,而廳中間雖小,但也足夠我小時候在廳中間騎三輪車轉一個圈。出來做事之後,地產市場漸見活躍,見到同座樓的其他單位在放售時,聲稱有三百多平方尺。怎知後來變本加厲,同樣單位已變成四百多平方尺。然而,我亦曾到同區的較新樓宇參觀過,要有這樣的實用面積的單位,的確建築面積要起碼有四百多尺以上,可見同座的業主所言,也非虛張聲勢。
最後,爸媽在同區挑了一個十多年樓齡,有四百多平方尺的單位。他們十分高興地搬進此單位,因為除了較新較光猛之外,亦設有升降機,對於老人家來說,真的方便很多。而且以前的單位太舊,問題百出。例如經常有整塊的混凝土從天花脫落,水管電線的維修也不容忽視,保安問題也令一眾老人家擔心。他們的鄰居也多在附近找到合適的單位,而彼此亦因為搬得不遠,仍然常有來往。
當然,我亦相信並非所有人喜歡單位被收購,區內不同人會有很多不同的情況,例如店舖方面,舊舖的租金較便宜等。但在街坊當中,雖然最初不少人都擔心不知搬到那裏好,但的確聽到的意見中,差不多全是滿意被收購的。至於一直都激烈反抗的人,其實在未有人提出收購前,都已是區內「知名人士」,實在不足掛齒。
至於區外人的意見,多是認為喜帖街乃一條有特色的街道。但我相信到訪這條街的,一般只有籌備婚禮的人吧!試問一個住在區外的人,由出生到現在,除去駕車經過的次數,他曾經幾多次到訪喜帖街呢?大家又知不知這條街經常滿佈狗的糞便呢?又知否入夜後在街上走會隨時擔心人身安全呢?又知否泊滿車輛的街上過路有多危險呢?當然這些都是管理上的問題,但想說的是,大家對這條街的理解有多少呢?亦或只是因為重建,才令人一窩蜂地去賦予她的價值呢?(恐怕這樣的言論,如果放在網上的討論區中,會給人狂「插」幾千刀了!)
可能大家看了以上的,會覺得我很反對保育。其實我覺得有歷史價值的事物很值得保留,但以集體回憶這類理由來反對重建的話,真的不敢苟同。集體回憶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。例如我在灣仔長大,我會懷念兒時去「波地」(修頓球場)的片段,但我無法回憶旺角球場,因為我都未曾到過那裏。而且現在的修頓球場,又跟多年前的修頓球場不一樣了。那麼所謂集體回憶,也只不過發生在與我有一同經歷的人身上罷了。
此外,可能不是個個同意,但自己總覺得,回憶就是應該要去回憶的,例如見到修頓球場這個名字,我會回憶兒時的模樣,勾起那時所玩過、有一層樓那麼高的滑梯;會想起間中會不知原因而熄了燈時的刺激;又會湧出玩伴的笑臉。如果修頓球場仍跟以前的同一模樣,可以供我回憶的東西便少了一大截了!總覺在回憶中去追溯過去,比強把硬件留在一個不合時宜的位置,來得更浪漫!
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
比賽(二)
之前提到比賽可以有非一般的學習,但未有具體談到。今次綜合了幾次參加比賽的經驗,有以下的感想。在一個五歲左右的小朋友來說,可能會是在比賽中學習和汲取經驗的方法吧!
1. 盡量找出小朋友的強項或有興趣的項目,然後就找一個盡量小型、又會有很多「豬肉獎」的比賽。希望他可以得到一個半個獎項,增加自信心。建立了信心之後,便要參加一些較大型的,希望可以拿到較多認受性的獎項。
2. 找來的比賽,最好能讓他有練習的機會,目的是要他有努力過的感覺,知道獎項不是隨便得來的。而且他在練習的過程中,亦能學到要做到最好、習的也多了。
3. 報名時要跟小朋友講清楚,要令到他自願去參加,而非迫他去。讓他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4. 比賽階段,一般來說會有很多規則,不妨一一教他,讓他學習尊重大會規則。
5. 比賽當中如有等候時間,或其他人出場比賽的時間,就要教導他安靜,更不要取笑做不到的參賽者,學會尊重他人。
6. 自己比賽的一刻,就要學習冷靜。要讓他知道面對的評判不是怪獸,而其他參賽者亦不是壞人。亦要學習怎樣面對壓力,真的害怕時可吸一口氣。如要面對觀眾時,就可把眼的焦點放在前面的其中一樣死物上之類的方法。
7. 另外要學習怎樣臨危不亂,遇到失手要立即當沒事發生過一樣,繼續要做的。
8. 得到第一名的話,除稱讚之外,還要教導他仍需努力、「不進則退」、「勝而不驕」、「一山還有一山高」的道理。
9. 得到一個普通的獎,亦要稱讚,還要教導他仍需努力,鼓勵他下次還有取勝的可能。
10. 得不到任何獎的話,切記要多多鼓勵,教導他「敗而不餒」的道理。
11. 整個過程中,要學習公平競賽,不可有任何取巧或不當的行為。
為著要教好小朋友,總之就是要借題發揮啦!記著參加前要預備一樣禮物,可以是實質的,又或一次旅行之類的,令他更有動力去參賽。無論得獎與否,父母的鼓勵性的禮物是不可少的。
1. 盡量找出小朋友的強項或有興趣的項目,然後就找一個盡量小型、又會有很多「豬肉獎」的比賽。希望他可以得到一個半個獎項,增加自信心。建立了信心之後,便要參加一些較大型的,希望可以拿到較多認受性的獎項。
2. 找來的比賽,最好能讓他有練習的機會,目的是要他有努力過的感覺,知道獎項不是隨便得來的。而且他在練習的過程中,亦能學到要做到最好、習的也多了。
3. 報名時要跟小朋友講清楚,要令到他自願去參加,而非迫他去。讓他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4. 比賽階段,一般來說會有很多規則,不妨一一教他,讓他學習尊重大會規則。
5. 比賽當中如有等候時間,或其他人出場比賽的時間,就要教導他安靜,更不要取笑做不到的參賽者,學會尊重他人。
6. 自己比賽的一刻,就要學習冷靜。要讓他知道面對的評判不是怪獸,而其他參賽者亦不是壞人。亦要學習怎樣面對壓力,真的害怕時可吸一口氣。如要面對觀眾時,就可把眼的焦點放在前面的其中一樣死物上之類的方法。
7. 另外要學習怎樣臨危不亂,遇到失手要立即當沒事發生過一樣,繼續要做的。
8. 得到第一名的話,除稱讚之外,還要教導他仍需努力、「不進則退」、「勝而不驕」、「一山還有一山高」的道理。
9. 得到一個普通的獎,亦要稱讚,還要教導他仍需努力,鼓勵他下次還有取勝的可能。
10. 得不到任何獎的話,切記要多多鼓勵,教導他「敗而不餒」的道理。
11. 整個過程中,要學習公平競賽,不可有任何取巧或不當的行為。
為著要教好小朋友,總之就是要借題發揮啦!記著參加前要預備一樣禮物,可以是實質的,又或一次旅行之類的,令他更有動力去參賽。無論得獎與否,父母的鼓勵性的禮物是不可少的。
比賽(一)
這幾個月,恐怕是學生們的考試及比賽季節了。除了會考及高考外,很多不同程度及年紀的學生都會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。有校際音樂比賽、各樣的朗誦比賽等,皇家音樂學院的考試亦排了在這個月進行。只要有參加課外活動的,總會忙過不休。
參加比賽的理由,相信沒有人會否認是想拿到獎項了。至於準備考小學及中學的學生家長,更希望可以為小朋友增加入讀心儀學校的本錢。事實上,小朋友在參賽之後,的確在某程度上會增加了自信。得獎固然歡喜,但在參賽的過程中,就算落敗,也會學到不少。
小魔怪哥哥在最近便參加了幾個比賽,最初是跟學校出去比賽的,並沒有得到獎項,但他在當中的確建立了一份自信,也不再怕在人前表演,這是我始料不及的。之後見他充滿信心的樣子,便為他報了兩個不同的比賽。其實不管是甚麼比賽,只要取得一個半個「豬肉獎」之後,便會顯更有信心了。現在他還經常問我還有甚麼比賽可以參加呢!
其實小朋友適量地參加比賽,當中學到的,並非書本內能學到。就算只是一場朗誦比賽,小朋友已經可以學懂怎樣才是進步,懂得精益求精,更可學會公平,學識專重他人等,這些都絕對是參加比賽的價值。今年亦是奧運年,奧運的格言是:「更高、更遠、更快」。亦有人說:「體育就是和平」及「參加比取勝更重要」。如果我們讓小朋友在參加各樣的比賽中,學到這些就更理想了。
可惜見到不少家長讓孩子參加各類比賽,往往只追求名次。曾聽過有家長因為小朋友的臨場表現不佳,於是在人前痛斥該小朋友。又聽過有家長因為比賽時的擴音器出現問題,竟然大聲責罵大會的負責人。今年因為流感而取消一部分校際音樂節的項目,也引來指責之聲。雖然比賽可能每年只得一次,但作為一個活了幾十年人的家長,實在也應該明白到很多客觀的事實會影響比賽過程及結果。而這樣表現的家長,又實際可以為小朋友帶來甚麼正面的教導呢?!
參加比賽的理由,相信沒有人會否認是想拿到獎項了。至於準備考小學及中學的學生家長,更希望可以為小朋友增加入讀心儀學校的本錢。事實上,小朋友在參賽之後,的確在某程度上會增加了自信。得獎固然歡喜,但在參賽的過程中,就算落敗,也會學到不少。
小魔怪哥哥在最近便參加了幾個比賽,最初是跟學校出去比賽的,並沒有得到獎項,但他在當中的確建立了一份自信,也不再怕在人前表演,這是我始料不及的。之後見他充滿信心的樣子,便為他報了兩個不同的比賽。其實不管是甚麼比賽,只要取得一個半個「豬肉獎」之後,便會顯更有信心了。現在他還經常問我還有甚麼比賽可以參加呢!
其實小朋友適量地參加比賽,當中學到的,並非書本內能學到。就算只是一場朗誦比賽,小朋友已經可以學懂怎樣才是進步,懂得精益求精,更可學會公平,學識專重他人等,這些都絕對是參加比賽的價值。今年亦是奧運年,奧運的格言是:「更高、更遠、更快」。亦有人說:「體育就是和平」及「參加比取勝更重要」。如果我們讓小朋友在參加各樣的比賽中,學到這些就更理想了。
可惜見到不少家長讓孩子參加各類比賽,往往只追求名次。曾聽過有家長因為小朋友的臨場表現不佳,於是在人前痛斥該小朋友。又聽過有家長因為比賽時的擴音器出現問題,竟然大聲責罵大會的負責人。今年因為流感而取消一部分校際音樂節的項目,也引來指責之聲。雖然比賽可能每年只得一次,但作為一個活了幾十年人的家長,實在也應該明白到很多客觀的事實會影響比賽過程及結果。而這樣表現的家長,又實際可以為小朋友帶來甚麼正面的教導呢?!
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
北京旅行雜談(五)
從北京回來,其中一件瑣事,便是要交資料去保險公司索償了!從前去旅行買保險,的確只是一個保障,從未想到,亦不希望要申請賠償。但這次終於有機會了!
出發當日,我們的班機原定在早上十時四十分起飛。怎知一到機場,已收到通知班機會延遲起飛。曾在旅遊界混過的我,當然不會當作一回事啦。事實上在十時左右,航空公司亦開放櫃檯,可以辦理手續。
進到禁區後,小魔怪爸爸急不及待找最熟悉的「大家樂」買早餐吃。吃罷我們再逛時,才見到那間好像只在機場才有的「Burger King」。小魔怪爸爸很想再嘗這間久違了的漢堡飽店的滋味,可惜又剛吃了頓豐富的早餐。當時眼見就到登機時間,惟有放棄任何念頭了。
我們在登機口一等再等,終於顯示牌上又出現了另一個新的起飛時間,理由仍是機件故障。差不多十二時多,牌上顯示會在一時許起飛,但航空公司職員開始派發餐券了。有乘客已經估計,一般延誤三個多鐘,不會輕易發餐券的,恐怕將會再延誤一大段時間。
我們當時也不以為然,但每人手上拿著一張七十五圓的餐券,又到午飯時間,將會是一個頗豐富的午餐呢。小魔怪爸爸當然仍念念不忘那個「Burger King」啦,估不到我們竟然有機會吃了。這裏的餐的確很大份量,看著面前的薯條山及超級大汽水,自然聯想到--卡路里了!當時我們把薯條吃光,但就放棄了大部分的汽水,目的不是為健康著想,而是要到隔鄰的雪糕店,吃可以用餐券換取的雪糕呀!
豐富的一餐吃罷,顯示牌上起飛時間改到二時多。由於再遇上一起出發的其他家庭,兩隻小魔怪便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狂玩了。大人們就開始不斷留意顯示牌,因為大家都等得不耐煩了。我就籌算著小魔怪妹妹是否有足夠的尿片,如果不夠用的話,又可否請航空公司提供。時間就一點一滴地過,最後顯示出來的起飛時間是三時多,但已過了起飛時間,仍然沒有可以登機的跡象。
又過了個多小時,終於我們接到一個聯絡人的消息,原來的班機起飛無望,現在可以安排我們一眾轉到晚上八時零五分起飛的另一班機。但因為同機的其他人未必全都可獲安排到其他班機,亦即是說有人可能當晚也飛不成,所以我們要秘密地轉到一個登機口去領取新登機証及晚餐劵。
於是,大人們還是無所事事地聊天,小朋友仍在「喪玩」!
晚餐時,多個家庭約好,集合所有餐券去一間比較大的餐廳進餐。有薄餅及東南亞式的炒飯,尚算可口,還有現場樂隊奏樂呢!
終於在這班飛機也延誤了大約二十分鐘的情況下,我們可以登機了!機場職員都笑說,很少有機會見到一架七四七機由北京飛來香港的,這次都是為接載班機延誤的乘客而來的。我們便乘坐舒適的客機到了北京,而小魔怪也一嘗了他期待已久的飛機餐。到北京的酒店安頓好,可以入睡時,已是半夜二時多了!
平心而論,班機延誤,我們應該只是損失了小魔怪哥哥已預約好,在當晚的溜冰練習時間。不過航空公司早已預備好證明文件,所以也即管拿去索償了。
出發當日,我們的班機原定在早上十時四十分起飛。怎知一到機場,已收到通知班機會延遲起飛。曾在旅遊界混過的我,當然不會當作一回事啦。事實上在十時左右,航空公司亦開放櫃檯,可以辦理手續。
進到禁區後,小魔怪爸爸急不及待找最熟悉的「大家樂」買早餐吃。吃罷我們再逛時,才見到那間好像只在機場才有的「Burger King」。小魔怪爸爸很想再嘗這間久違了的漢堡飽店的滋味,可惜又剛吃了頓豐富的早餐。當時眼見就到登機時間,惟有放棄任何念頭了。
我們在登機口一等再等,終於顯示牌上又出現了另一個新的起飛時間,理由仍是機件故障。差不多十二時多,牌上顯示會在一時許起飛,但航空公司職員開始派發餐券了。有乘客已經估計,一般延誤三個多鐘,不會輕易發餐券的,恐怕將會再延誤一大段時間。
我們當時也不以為然,但每人手上拿著一張七十五圓的餐券,又到午飯時間,將會是一個頗豐富的午餐呢。小魔怪爸爸當然仍念念不忘那個「Burger King」啦,估不到我們竟然有機會吃了。這裏的餐的確很大份量,看著面前的薯條山及超級大汽水,自然聯想到--卡路里了!當時我們把薯條吃光,但就放棄了大部分的汽水,目的不是為健康著想,而是要到隔鄰的雪糕店,吃可以用餐券換取的雪糕呀!
豐富的一餐吃罷,顯示牌上起飛時間改到二時多。由於再遇上一起出發的其他家庭,兩隻小魔怪便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狂玩了。大人們就開始不斷留意顯示牌,因為大家都等得不耐煩了。我就籌算著小魔怪妹妹是否有足夠的尿片,如果不夠用的話,又可否請航空公司提供。時間就一點一滴地過,最後顯示出來的起飛時間是三時多,但已過了起飛時間,仍然沒有可以登機的跡象。
又過了個多小時,終於我們接到一個聯絡人的消息,原來的班機起飛無望,現在可以安排我們一眾轉到晚上八時零五分起飛的另一班機。但因為同機的其他人未必全都可獲安排到其他班機,亦即是說有人可能當晚也飛不成,所以我們要秘密地轉到一個登機口去領取新登機証及晚餐劵。
於是,大人們還是無所事事地聊天,小朋友仍在「喪玩」!
晚餐時,多個家庭約好,集合所有餐券去一間比較大的餐廳進餐。有薄餅及東南亞式的炒飯,尚算可口,還有現場樂隊奏樂呢!
終於在這班飛機也延誤了大約二十分鐘的情況下,我們可以登機了!機場職員都笑說,很少有機會見到一架七四七機由北京飛來香港的,這次都是為接載班機延誤的乘客而來的。我們便乘坐舒適的客機到了北京,而小魔怪也一嘗了他期待已久的飛機餐。到北京的酒店安頓好,可以入睡時,已是半夜二時多了!
平心而論,班機延誤,我們應該只是損失了小魔怪哥哥已預約好,在當晚的溜冰練習時間。不過航空公司早已預備好證明文件,所以也即管拿去索償了。
北京旅行雜談(四)
到了北京,總想試試地道的食物。不過剛到埗時,已有一個導遊告訴我們,一般人對北京的美食,會有兩個極端的反應,讚的大有人在,但彈的也不少。然而,自己卻沒有時間去逐一品嚐。
為著小孩的緣故,最初兩天都在商場內的扒屋据扒。那裏的食物水準跟價錢都與香港相若,感覺上亦都很清潔,於是就連吃了兩天。在酒店附近多是大型連鎖食店或知名食府,例如必勝客、阿一鮑魚、KFC等,對於我們來說,沒有新意。直到去故宮那天,由於在南池子大街走過,才得以一嘗當地人的小吃店。那裏有他們叫的大餅,內有菜和蛋,另外有像是蔥油餅的,各式各樣。我們買了幾個來當午飯,全是兩元至五元一塊,吃得我們津津有味呢!然後到了故宮門口,有多檔賣玉米的小販。北京的玉米跟香港的不一樣,粘粘的,說不上很甜,但仍可口且飽肚。兩個小孩跟兩個成人就在街頭,你一口我一口地搶著吃玉米,不亦樂乎!離開故宮時,本來亦想找些地道小吃的,但只見盡是為遊客而設的攤檔,一個國產冰淇淋賣得比香港還貴呢!
翌日晚上,想去王府井大街逛逛,目的本是要找「福娃」,但去到才知道有條小吃街,可惜已關了門。接著見到北京狗不理的招牌,但亦只餘少量款式,而且一買就要買一籠子,於是又放棄吃的念頭了。北京填鴨、火鍋等,就更加無緣吃到了。趕著在九時賣「福娃」的專門店關門前買下一埋手信及小魔怪哥哥的獎品,出來時只餘賣飲品的攤檔還在營業,買了蒸餾水後便覺風沙四起,於是惟有去蛋糕店挑一個蛋糕來慶祝結婚紀念日,然後匆匆回酒店了。王府井的蛋糕店始終都有一定的水準,款式跟香港的差不多,價錢就略比香港便宜。
當然我們還在超市買了一包包的小食作為手信啦,不過此行可以說是沒有真正嘗到北京的風味呢!
為著小孩的緣故,最初兩天都在商場內的扒屋据扒。那裏的食物水準跟價錢都與香港相若,感覺上亦都很清潔,於是就連吃了兩天。在酒店附近多是大型連鎖食店或知名食府,例如必勝客、阿一鮑魚、KFC等,對於我們來說,沒有新意。直到去故宮那天,由於在南池子大街走過,才得以一嘗當地人的小吃店。那裏有他們叫的大餅,內有菜和蛋,另外有像是蔥油餅的,各式各樣。我們買了幾個來當午飯,全是兩元至五元一塊,吃得我們津津有味呢!然後到了故宮門口,有多檔賣玉米的小販。北京的玉米跟香港的不一樣,粘粘的,說不上很甜,但仍可口且飽肚。兩個小孩跟兩個成人就在街頭,你一口我一口地搶著吃玉米,不亦樂乎!離開故宮時,本來亦想找些地道小吃的,但只見盡是為遊客而設的攤檔,一個國產冰淇淋賣得比香港還貴呢!
翌日晚上,想去王府井大街逛逛,目的本是要找「福娃」,但去到才知道有條小吃街,可惜已關了門。接著見到北京狗不理的招牌,但亦只餘少量款式,而且一買就要買一籠子,於是又放棄吃的念頭了。北京填鴨、火鍋等,就更加無緣吃到了。趕著在九時賣「福娃」的專門店關門前買下一埋手信及小魔怪哥哥的獎品,出來時只餘賣飲品的攤檔還在營業,買了蒸餾水後便覺風沙四起,於是惟有去蛋糕店挑一個蛋糕來慶祝結婚紀念日,然後匆匆回酒店了。王府井的蛋糕店始終都有一定的水準,款式跟香港的差不多,價錢就略比香港便宜。
當然我們還在超市買了一包包的小食作為手信啦,不過此行可以說是沒有真正嘗到北京的風味呢!
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
北京旅行雜談(三)
北京給我的第二個印象,可能跟很多人都一樣,就是某一年的夜晚,電視傳來劃破長空的救護車聲,看著一架架木製的小車,上面躺著一個個動也不動的人,然後就是記者所說:「守到最後一分鐘…」的那句。接著畫面上一切都仿似平靜,但遺下來卻是淌著血的心靈傷口。
當日一直都在地圖上找曾經熟悉的地名,人民英雄紀念碑、長安大街,木犀地…很想去走走,但還是那句:「不想回憶,未敢忘記!」終於在遊畢故宮後,特意選了向天安門的路走。天安門廣場遊人如鯽,加上可能是為防藏獨的人攪破壞吧,公安也很密集地站崗。心中卻總希冀著某夜裏的事,永遠都只是歷史吧!
幾天前開始,一直有很多奧運聖火傳送的新聞。昨天在巴黎傳送時,更要將聖火暫時弄熄,以避示威的人。作為一個在香港的中國人,實在不大理解西藏的事情。感覺上西藏一直都是中國的一部分,也不覺得西藏人在中國的管治下有何壞處。有時也想不透,是否外國人真的比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國家的事呢?
作為一個在香港的中國人,可能沒有其他中國人對辦奧的深刻感受,然而在北京時,我們請司機開到為奧運村,見到「鳥巢」、見到「水立方」、見到之前不大接受的「福娃」,竟不期然產生了一點興奮。「福娃」的設計,本來不大覺得吸引,但見到所賣的紀念品中,「福娃」的襟章、匙扣、擺設等,卻又很精緻可人,令人愛不釋手,絕對有國際的水準,當然價錢也有這個水平了!
見到一切一切的新建設,龍的血不自覺地沸騰了起來,還相信著中國不會再走回頭路。雖然傷口仍未完全癒合,但亦相信開放政策會堅持,而且會更大程度擴大,難道獨立真的是解決問題的惟一方法嗎?
實在不願見到再有任何亂事,不願見到外國人的無理批評。還願奧運能夠愉快而順利舉行呀!
當日一直都在地圖上找曾經熟悉的地名,人民英雄紀念碑、長安大街,木犀地…很想去走走,但還是那句:「不想回憶,未敢忘記!」終於在遊畢故宮後,特意選了向天安門的路走。天安門廣場遊人如鯽,加上可能是為防藏獨的人攪破壞吧,公安也很密集地站崗。心中卻總希冀著某夜裏的事,永遠都只是歷史吧!
幾天前開始,一直有很多奧運聖火傳送的新聞。昨天在巴黎傳送時,更要將聖火暫時弄熄,以避示威的人。作為一個在香港的中國人,實在不大理解西藏的事情。感覺上西藏一直都是中國的一部分,也不覺得西藏人在中國的管治下有何壞處。有時也想不透,是否外國人真的比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國家的事呢?
作為一個在香港的中國人,可能沒有其他中國人對辦奧的深刻感受,然而在北京時,我們請司機開到為奧運村,見到「鳥巢」、見到「水立方」、見到之前不大接受的「福娃」,竟不期然產生了一點興奮。「福娃」的設計,本來不大覺得吸引,但見到所賣的紀念品中,「福娃」的襟章、匙扣、擺設等,卻又很精緻可人,令人愛不釋手,絕對有國際的水準,當然價錢也有這個水平了!
見到一切一切的新建設,龍的血不自覺地沸騰了起來,還相信著中國不會再走回頭路。雖然傷口仍未完全癒合,但亦相信開放政策會堅持,而且會更大程度擴大,難道獨立真的是解決問題的惟一方法嗎?
實在不願見到再有任何亂事,不願見到外國人的無理批評。還願奧運能夠愉快而順利舉行呀!
北京旅行雜談(二)
北京一直以來給我的印象是文化之都,可惜今次真的沒有機會暢遊此地呢!
以前看過一本小說,背景是民初的北京,主角就住在什剎海,附近有鐘樓,有熱鬧的小販區,還有很多很多……雖然小說是在描述當年新舊的交替,更因繁華不復而概嘆。但是自己的腦海裏卻經常都將北京的其中一個印象,停留在那熱鬧,但古舊的市街中。
這次到了北京,除了在酒店附近之外,還到過天安門廣場東面的南池子大街。當時為著去故宮而走了一段路,街上兩旁有很多為遊客而設的畫室。心裏想著,香港的遊客區也有賣畫的,但在香港人的心中,有幾多是真的對畫有興趣呢?實在也很想知道,在這個文化之都,情況是否會比香港好得多呢?
故宮的確「故」了,顏色也退去不少,地上的小磚更破爛不堪。不過有電影電視劇的情節來提醒,倒也還想像得出當年皇帝高高在上的景況。但是卻料不到皇后的寢室怎可如此凋零,莫非當中的陳設真係全到了外國?
故宮內真的沒有太多東西可看,更可能是遊覽的時候也不早,只覺大大的地方,但內裏多是黑暗的宮殿,彷彿在見證著一個已衰亡的朝代!
除故宮之外,亦去了長城。遊畢二地後,感受最深的,是故宮大部分地方都未加以維修。現在太和廟正封閉來重修,不知完成後的模樣。但長城的八達嶺一段,卻曾經過修補,而且附近的建築物都為著要襯托長城,全都用上彷長城的樣子而建。在北京亦見到不少地方用彷古的形式,不過感覺卻總有點怪怪的。心中總有個問題,究竟我要看古代的東西,是要看當時的建築技術,加上當時的油漆技術及手工等嗎?如果油漆是新的,甚至磚頭都是新的,那麼當中的價值是否仍然存在呢?而且眾多的仿製品,孰真孰假,有時真分不清楚。然而如果不復修,卻又無法維持其完整。感覺上寧願看到殘缺的城牆,比用水泥填過,塗上新油漆的長城更有意思。那麼所謂的保育工作,究竟做到那裏才不失原貌呢?是否所有古物都真的要用任何方法,試圖令她永遠存在世上呢?在腦海中殘留,又或者從圖片來追溯的印象,雖然未能親眼目睹該物,但是否也有其一定的意義呢?
有時相信,光陰流逝,很多事物都在變遷,一個城市亦在不停地改變其面貌。以前科技較落後,古物無法保存。但現在卻輕易地可用新科技來維持一樣物件、以至建築物的原貌,然而如果刻意將某一大部份事物停留在某一個朝代裏,又是否恰當,或可行呢?可否想過如將長城一帶維持在秦朝,故宮一帶維持在清朝,恐怕還要將朝陽區維持在200x年,那麼我們還可以有幾多區域呢?兩個區域之間又如何自然地連結呢?實在百思不得其解!
以前看過一本小說,背景是民初的北京,主角就住在什剎海,附近有鐘樓,有熱鬧的小販區,還有很多很多……雖然小說是在描述當年新舊的交替,更因繁華不復而概嘆。但是自己的腦海裏卻經常都將北京的其中一個印象,停留在那熱鬧,但古舊的市街中。
這次到了北京,除了在酒店附近之外,還到過天安門廣場東面的南池子大街。當時為著去故宮而走了一段路,街上兩旁有很多為遊客而設的畫室。心裏想著,香港的遊客區也有賣畫的,但在香港人的心中,有幾多是真的對畫有興趣呢?實在也很想知道,在這個文化之都,情況是否會比香港好得多呢?
故宮的確「故」了,顏色也退去不少,地上的小磚更破爛不堪。不過有電影電視劇的情節來提醒,倒也還想像得出當年皇帝高高在上的景況。但是卻料不到皇后的寢室怎可如此凋零,莫非當中的陳設真係全到了外國?
故宮內真的沒有太多東西可看,更可能是遊覽的時候也不早,只覺大大的地方,但內裏多是黑暗的宮殿,彷彿在見證著一個已衰亡的朝代!
除故宮之外,亦去了長城。遊畢二地後,感受最深的,是故宮大部分地方都未加以維修。現在太和廟正封閉來重修,不知完成後的模樣。但長城的八達嶺一段,卻曾經過修補,而且附近的建築物都為著要襯托長城,全都用上彷長城的樣子而建。在北京亦見到不少地方用彷古的形式,不過感覺卻總有點怪怪的。心中總有個問題,究竟我要看古代的東西,是要看當時的建築技術,加上當時的油漆技術及手工等嗎?如果油漆是新的,甚至磚頭都是新的,那麼當中的價值是否仍然存在呢?而且眾多的仿製品,孰真孰假,有時真分不清楚。然而如果不復修,卻又無法維持其完整。感覺上寧願看到殘缺的城牆,比用水泥填過,塗上新油漆的長城更有意思。那麼所謂的保育工作,究竟做到那裏才不失原貌呢?是否所有古物都真的要用任何方法,試圖令她永遠存在世上呢?在腦海中殘留,又或者從圖片來追溯的印象,雖然未能親眼目睹該物,但是否也有其一定的意義呢?
有時相信,光陰流逝,很多事物都在變遷,一個城市亦在不停地改變其面貌。以前科技較落後,古物無法保存。但現在卻輕易地可用新科技來維持一樣物件、以至建築物的原貌,然而如果刻意將某一大部份事物停留在某一個朝代裏,又是否恰當,或可行呢?可否想過如將長城一帶維持在秦朝,故宮一帶維持在清朝,恐怕還要將朝陽區維持在200x年,那麼我們還可以有幾多區域呢?兩個區域之間又如何自然地連結呢?實在百思不得其解!
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
北京旅行雜談(一)
經過了一家人多日的感冒,然後到北京走了一轉,又遇上公司的年結,今日終於可以有點休息的時間了!
未去北京之前,見到天氣報告的氣溫,總維持在1℃至19℃之間。心中不斷要籌算著要帶幾多件衣服才夠?孩子在這麼冷的天氣又會怎樣?再患上感冒又怎辦?一連串的問題總是揮之不去。
直到踏足當地,才真正體會到體感溫度與氣溫的差別。原來濕度的作用真的如此大,在乾燥的天氣裏,10℃只不過像香港的17℃左右般涼快,穿件薄外套便足夠有餘了,慶幸在出發前決斷地將羽絨大褸留在香港,否則也得物無所用了。
在天氣方面,我們也可說是得天獨厚了。據說出發前兩天的沙塵都頗嚴重,但我們到步之後的晚上就下了一場雨,接著雖然仍是陰天,但也不見有太污濁的空氣。再加上這兩天要留在室內,外面的陰天也不礙事了。直到星期天,我們可以有一整天的行程,租了車子去長城等地方遊玩,也就在當日的早上起來,便見到陽光普照,為我們的旅程添上一把勁。
到了長城,天氣依然晴朗,但又沒有烈日當空那種令人急著要塗上太陽油的感覺,和暖的天氣的確令人心曠神怡。不過到了好漢坡的頂端時,大風得令人目眩,實在佩服當年守在長城的官兵。他們的體魄的確過人,否則日曬雨淋之下,不熬出病才怪呢!當日沒有沙塵,能見度極高,看到連綿的山脈,也慨嘆古人守關的辛勞啊!
未去北京之前,見到天氣報告的氣溫,總維持在1℃至19℃之間。心中不斷要籌算著要帶幾多件衣服才夠?孩子在這麼冷的天氣又會怎樣?再患上感冒又怎辦?一連串的問題總是揮之不去。
直到踏足當地,才真正體會到體感溫度與氣溫的差別。原來濕度的作用真的如此大,在乾燥的天氣裏,10℃只不過像香港的17℃左右般涼快,穿件薄外套便足夠有餘了,慶幸在出發前決斷地將羽絨大褸留在香港,否則也得物無所用了。
在天氣方面,我們也可說是得天獨厚了。據說出發前兩天的沙塵都頗嚴重,但我們到步之後的晚上就下了一場雨,接著雖然仍是陰天,但也不見有太污濁的空氣。再加上這兩天要留在室內,外面的陰天也不礙事了。直到星期天,我們可以有一整天的行程,租了車子去長城等地方遊玩,也就在當日的早上起來,便見到陽光普照,為我們的旅程添上一把勁。
到了長城,天氣依然晴朗,但又沒有烈日當空那種令人急著要塗上太陽油的感覺,和暖的天氣的確令人心曠神怡。不過到了好漢坡的頂端時,大風得令人目眩,實在佩服當年守在長城的官兵。他們的體魄的確過人,否則日曬雨淋之下,不熬出病才怪呢!當日沒有沙塵,能見度極高,看到連綿的山脈,也慨嘆古人守關的辛勞啊!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