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到了這個時候,要面對升小一的家長們,都會努力地想知道各直資學校及私立小學的面試形式和內容。網上的留言版也充斥著一些補習社,藉答問來宣傳。新聞也報導今年盛傳的問題裏,內容之深,非一個普通五歲多的小朋友所能答的。於是網上就議論紛紛,差點要聲討這些學校。(不過又不敢,因為都是一些大家都心儀的學校)。
自己都會很留意學校的面試形式,因為從中就可以知道該校的真正教學理念及其風格。例如九龍深水埗一間以面試艱深,曾要應考學生答10頁紙而知名的學校。當你知道她的面試方式時,就可以明白到她要收納本來學術有一定基礎的學生。她不特別要求學生活潑、靈活思考等特質。當然入讀之後,也少不免要繼續在學術方式入手,課程不問也知一定會比較深,體藝方面可能不學也罷。如果自己的小朋友屬於這類型,當然應該報考啦。
至於題目的深淺,自己就覺得,大部分學校既然選擇作為一間直資或私校,一定有其目的。當然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,必然是有揀選學生的權利。要去選學生的話,當然不再代表有教無類啦!有學校想收成績好的,有學校想收乖巧的,有學校想收音樂好的,總之各校都有其目標學生。
如果一間學校要收非常傑出的學生,在面試時卻用所有5歲兒童都懂得答的問題,又怎找到這類學生呢?所以我覺得不能指責這類學校的。如果有家長的子女屬於這類突出的學生,我相信該家長也不會非議問題的深淺。
而且,很多假設的問題,亦可以考驗到一個小朋友的創意。如果非常顯淺的問題,小朋友只會向正常的方向想,但遇到想也未想過的問題時,則考驗到他們臨場的應變、反應及創意了。
始終見微知著,如果覺得該學校的模式完全不適合自己小朋友的,極可能該校是不適合小朋友的性格或能力了。就算被取錄,也不見得會讀得愉快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