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寫了一篇文章,將韓國數了一番。但今次所說的,就是針對傳媒而發的了。原來韓國的事件,並非真有其事,所以就算我仍然不喜歡這個國家,但也得為這次的不滿而道歉。
這次有關韓國的新聞,據說是由內地一間報社不知在那裏找到的一篇文章,他們並沒有求證之下就刊登了出來,然後香港傳媒也在不加求證之下詳細報導。讀者就在信任傳媒的基礎上,對報導深信不疑。
近年來,傳媒的報導已越來越惹人垢病。最基本就是將主觀的感覺、意見、觀念全都加進新聞內,再加上譁眾取寵的標題、相片及內容,套用廣東話的詞彙、用語及文法,非常本土化,也令報紙變得跟娛樂雜誌越來越接近。
究竟新聞是否需要嚴肅呢?小時候從公公口中學到,新聞有嚴肅的和軟性新聞兩類。公公乃民國時一份國內報章的編輯,後來自己也沒有修讀新聞系,所以仍然相信公公那一套。事實上在小時的報紙的確有這種分野,可是現在的新聞,已經將所有界限都混淆起來。除了用詞,題材的選用,就更加含糊。
個人覺得,放在頭條的新聞,一定是當日對最多人有影響的、又或是最多人需要知道的新聞。但事實上現在的頭條新聞已好像不再是如此,所見的頭條多數是最激起讀書情緒的。為求做到這一點,誇張的標題不可少,更甚至用上設計圖片,務求令到讀者產生最大的情緒反應,引起不安就最達到其目的。
早前一對明星的婚禮,立即登上了頭條。當日在火車上就聽到一對男女的對話。男的不滿報紙以此為頭條,覺得此事根本完全與他無關,但女的就說:「難道要每日都是死人塌樓的頭條嗎?」自己就覺得,的確應該有個分野,頭條就要嚴肅、據實報導一些對大多數人都有關係的事。如果不想讀這類新聞的人,大可好像以前見過的人一樣,買了報紙之後,立即丢了頭幾頁,只看後面的軟性新聞、副刊等。
究竟報紙的這種改變,是因為香港人生活太緊張,以致對這類取材及處理手法的新聞產生極大需求,而報紙為求迎合他們而改變呢?還是新聞工作者的質素降低了呢?
以前看電視的新聞報導,往往是報導當中,輔以畫面的。但現在的新聞報導,一般都見到一個畫面,然後主播就在描述畫面。例如一宗車禍的報導,畫面是其中一個傷者包紮了手,於是報導就是有傷者手部受傷,救護員包紮了送院。見到畫面,當然知道有人是手部受傷啦,那麼還有沒有其他類型的傷者呢?不得而知!實在不知道記者們是因為整件事用幾個畫面已經可以概括了呢?為了視障人士見不到畫面,所以描述,以免引起歧視的指控呢?還是新聞工作者的質素降低了呢?
當然最要不得的,就是捏造新聞了。最令人不齒的當然可算是當年的陳健康事件啦。不過未經求證而刊登的新聞,也不惶多讓,如果新聞工作者不做好求證的工作,那麼由來做呢?又叫讀者還可以抱甚麼心態來閱報呢?
今次的事件,自己也是在側面的途徑知道報導的謬誤,實在未見有刊登該「新聞」的有任何澄清,不知道當日以此為頭條的報章有否跟進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