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

「六畜多瘴難、家家無一留」

猶記得一九九七年第一次在香港發現禽流感H5N1時,首次下了殺雞令,於是便有人將該年的事件連上了地母經內「六畜多瘴難、家家無一留」的預言,認為是應驗了六類禽畜無一能生還了。可是直到今日,「六畜無一留」已非單一事件,久不久便要來一次大屠殺。

今次首先發現有病毒的地方,是在街市內。而各個口岸都找不到有病毒的蹤影,不難使人相信是有人售賣走私雞而引致的。現在雞販因為殺雞而提出要求政府以60元一隻的價格來賠償,相信大部分市民都無法認同。之前數次殺雞而作出賠償,市民也只當作天災來看待,都不會有甚麼怨言。可是今次政府似乎已做好把關的工作,卻因為雞販的不當而將病毒帶來香港,所以不單不值得我們用公帑賠償,更應該努力找出走私雞販嚴懲。

中央屠宰計劃,的確不易實施,而且實施了之後,市民亦無法再一嘗新鮮活雞的滋味。家裏很少舉炊,偶爾到街市買菜做飯,也鮮有走到雞檔去挑一頭活雞來煮。吃得最多活雞的日子,恐怕只是小魔怪兄妹出生之後的事了。為了補身,當然會根據傳統,吃上十數頭雞,然而這段日子吃的雞,全是母親去街市挑的,也不用自己去雞檔。老實說,真的不怎樣喜歡活雞檔,小時候跟母親去街市,最怕經過雞檔,雞糞的臭味令人作嘔。雖然自己連生豬檔的豬味都怕,但雞檔還會讓我見到很多雞擠在一個狹窄的籠內的可憐樣子,實在慘不忍睹。
記憶中近五年來只光顧過活雞檔三次,一次是叫檔主挑一隻活雞(自己只眼尾望了一下),十五分鐘之後再去取已脫皮的雞。另一次則在檔裏買半隻已宰好的,第三次卻只是買了兩副雞肝來為小魔怪妹妹煮粥。反而在超級市場買雞的次數則有四五次,原因當然是覺得比較清潔一點啦。無可否認,該次在街市買的活雞,味道的確比超級市場的鮮美,但要去雞檔嗅雞糞味,卻又令食慾減去一半了。不過雞檔仍然有一個好處,就是買雞會有內臟一併附上,而且是清潔的,不用太多時間清洗。然而在超級市場售賣的雞腎之類,全是一包包的,想要少一點也不成,始終不及街市有彈性。所以雖然不喜歡活雞檔,但總覺得實行中央屠宰便少了一個選擇。

最近政府亦想跟隨澳門,實施活雞日日清的方法,自己就覺得構思不錯,但卻遭雞販強烈反對。他們的理由是無法準確預計每日入貨的數量,可能會招致損失。其實在市場上,很多行業都有同樣的情況,例如餐廳,每日一定要預計各樣食材的份量,處理了卻沒有客人點的菜,不也是損失嗎?水果檔檔主也要預計一些易腐爛的水果的銷售量,賣不去也只能送去埋填區,難道他們又怕損失而要結業嗎?而且如果雞販們買了過多的雞隻,晚上也可屠宰後當作冰鮮雞賣,不至於血本無歸。

經營生意就一定有風險,雞販今次不願意政府推行這個其實風險不高,但可為業界續命的方法,恐怕最後要被迫盡快實行中央屠宰,那麼雞販就要轉行了。只要今次的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病毒,市民才有信心吃雞,否則亦可能未實行中央屠宰,已因為無人敢吃雞,而令活雞檔要相繼結業了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