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的地震,始終未有完全解決的跡象,救災的直升機墜毀,連殘骸也找不到,三十四個堰塞湖的險情亦未完全解決,餘震仍然不絕。而香港卻被幾場大龍鳳而佔據了報紙的頭版。
繼豪門恩怨之後,是港交所增設4時之後的10分競價時段,在星期五出現的大混亂。據港交所的解釋,乃是MSCI轉換成份股,基金經理要集齊所需股票,以至要高價購入,同時亦要低價放棄被撤換離場的股票。但無論是指數換碼還是被人做價,對一般只買股票的散戶,影響甚微。最受影響的是,相關股票的衍生產品,因為收市價受不尋常波幅影響,令部分人招致損失。不過若果沒有留意財經的人,根本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。
但是最新的大龍鳳卻與別不同了,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設立,與全香港人都息息相關。就算不留意政治的,都會留意自己所納的稅款有否被濫用,所以這場戲才更觸目。
最初曾特首推介這些職位時,頗動聽的,大家以為可以培育出新的政治人才,何樂而不為呢?怎知推出後,除了令人覺得這班新人似乎是政治白痴外,曾特首為首的一班高官都顯得在各方面都更白痴。
擁有外國戶籍,常理(普通市民都有的)似乎是每個高官都應該自己也覺得有問題的,但又似乎有關人士(包括特首、獻計者、新任的人等)卻完全無感覺。政府最初的解釋是基本法沒有要求,加上這些新職位非主要官員。究竟當中曾否有人提出過這個問題呢?抑或所有人都如此政治白痴呢?但從新上任者的反應,似乎他們在被公眾質疑前,完全沒有任何考慮過的跡象。
至於薪酬問題,政府的解釋亦是難以服眾的。我未曾想過特首竟然會認為這類高薪職位可以是不公開薪酬的,而且要可以用私隱來拒絕公開,更加令人相信是黑箱作業。招聘的基本條件都保密,又怎可予人公平之感呢?如果讓人找到其中一些人跟政府有甚麼特別關係,到時更加「水洗都唔清」了!
另外在此職位設立的用意上,由新的任命中,更令人覺得很不清晰。自己一直認為副局長應該是為接著做局長而聘回來的,但怎樣也難以想像四年後他們就是局長。而政治助理又是否為著接班做副局長而設呢?可以嗎?似乎坊間,包括政治團體內,有更多比這班人更政治成熟,更勝任,是否政黨之類的團體,包括一些專才,將會無法再參與政府的問責團隊內呢?以專業人士來做政治問責的官員,以現任的局長來看,是否一件最適合的安排呢?將大量不熟悉的名字帶至高官(雖然政府不認為該等人是主要官員)行列,又是否理想呢?如果這班人之後當不成局長,是否又會出現斷層呢?
傳聞政府中人(有份監製及導演大龍鳳的官)認為有人患了眼紅症,所以諸多挑剔。但我相信只要一日見不到這班官員有明顯的建樹,或明顯的與別不同,可能所有在二十八歲以上,拿著三萬元月薪的打工仔都會患上紅眼症。大家都要知道怎樣才可忽然間拿三倍月薪去當一個政治助理呢!政府現在的做法,只會令人對這班新官有不良的印象,相信日後也難以順利工作,而政府的威信及形象,亦已經跌到一個低谷,在將來的民調中,必反映到出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